中国斩获三项卫星关键技术:美国航天优势不再
作者:adminchy 发布于:2015-10-26 09:49:58 文字:【大】【中】【小】
 

近年来,某些域外大国为了压制中国崛起,常常借着“重返亚太”的战略措施,频频在中国周边惹事找事,但是其都停留在外交层级和指挥其他马前卒,来中国附近进行喧闹,而不是实际直接进入到中国的势力范围内,就算是一再口头上进行渲染威胁,也不会实际触碰中国的底线。例如此次正在热炒的12海里进入事件。那么究竟中国有怎样的技术能力,使得这些域外大国不敢轻举妄动呢?这不仅仅是中国人好奇的,也是国外媒体所好奇的事情。

2014年,美国媒体的一篇报道最能说明美国对华为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美国周刊去年12月报道称,作为世界上航天预算投入最多、在轨卫星数量最庞大的国家,美国却担心自己的航天优势会在与中国的冲突中成为弱点。“先进的太空科技使美国在经济和军事行动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巨大效益。从灵巧炸弹到智能手机,从早期预警到侦察监视,美国军事优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卫星,没有军事卫星,美军就不会打仗了。这使得卫星成为冲突中敌方重点关注的目标”。

而对美国来说,更大的麻烦是美国卫星大多数都无法进行自卫并且很难被替换。“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正在大力研制反卫星武器”。中国企图依靠攻击美国卫星的非对称军事战略迫使美军不愿意对中国发动军事行动,现在看来,中国的前期战略投资得到了回报。我们今天就来梳理下中方的反卫星利器,看看这些利器是如何为我们在头顶看不见的空间,占领优势的。

中国有能力把作战行动转移到太空

粉身碎骨也不惜-动能杀伤可保证最有效摧毁他国卫星外媒称,2007年1月12日中国成功试验了能够击落地球轨道卫星的新型弹道导弹,结果摧毁了已经报废的“风云一号”卫星,令举世震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向中方表示抗议,日本要求中方解释相关情况,披露试验目的。发达国家的反应如此激烈,主要

因为中国击落卫星的轨道高度正是西方许多现代化间谍卫星所处的高度。中国发射的新型弹道导弹使用动能弹头,在864公里的高度成功击中一颗中国报废的气象卫星“风云1C”。确实应当指出的是,根据俄罗斯媒体掌握的消息,中国仅仅通过第三次尝试就成功击落了在轨卫星,此前两次试射都以失败告终。成功击中卫星,使中国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作战行动转移到太空的国家。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八号

西方发达国家对类似试验的不满有其非常客观的原因。首先,在轨道上被摧毁的卫星碎片可能对其他在轨航天器造成危险;其次,美国在此轨道上有整个系列的军事卫星,它们主要用于太空侦察和引导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目标。中国此举清楚地表明,自己有能力在必要时消灭假想敌空间集群。

除此之外,中国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摧毁美军卫星的能力,还在研制具备反导和反卫星能力的双用途导弹,这些导弹被称为红旗-19、动能-1(DN-1)、动能-2(DN-2)、以及SC-19导弹。据《防务新闻》报道,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0年、2013年和2014年进行了4次反卫星试验。利用这类被外界称为“卫星毁者”的超级武器,中国反卫星能力将很快能“威胁任何轨道上的任何卫星”。最令人关注的是,在2013年5月的那次非同寻常的试验中,被中国称为“鲲鹏七号”探空火箭(实际上是中国的动能-2型反卫星导弹)弹道顶点达到了35800千米左右,这个高度是美军GPS卫星所在的轨道高度,中国反卫星武器已经可以在理论上击毁美国任何轨道上的卫星。

随意涂鸦亮瞎眼-软杀伤手段让你卫星短时间内失效随着2007年的,中方实验过硬杀伤手段之后,美方一直都在抗议中方在此方面的上的进步。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时间的披露,显示中方不但具有硬杀伤能力,更具有软摧毁能力。所谓软摧毁,就是干扰他国卫星的正常工作。对于光学侦察卫星来说,中方研究了特殊的颜料,可以短时间内以涂鸦的形式对对方镜头进行污染,使得其在短时间内丧失侦察能力,随着时间窗口的过去,颜料会自主分解,到达无痕迹对你进行干扰。这曾另美方十分困惑。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研制自清洁镜头。

中国正在大力研制反卫星武器

据美国媒体报道称,解放军还在干扰技术和网络攻击以及类似高能激光的验证性武器方面大量投资。2006年9月25日的一则报道,称2006年8月曾有美国卫星在飞越中国上空时遭到激光照射。随后美国国家侦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 NRO)局长Donald Kerr向媒体证实,美国至少有一颗侦察卫星

被中国的地基激光照射。而根据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中国光学》2013年第6期的论文《天基激光武器系统的发展》,我国“5~10万瓦级的地基车载化学激光器已于2005年在我国新疆地区对斜距~600 km的低轨卫星成功地进行了致盲实验”。

中国成功发射玻利维亚通信卫星5974024

小样你有能耐别跑-太空捕捉卫星可以让你卫星彻底失效2012年,中国发射“实践十二号”卫星经一系列的机动变轨后,与2008年发射的在轨“实践六号03A”卫星进行交会测试。最后“实践六号F”在“实践十二号”的“撞击”下改变了其原运行轨道轨道。而若“实践十二号”的“撞击”的速度动能够大,就将会使“实践六号03A”脱轨、失能、甚至损毁。因此这次测试也被外媒界定为我国已经掌握了反卫星卫星的技术。

2013年7月20日,中国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五号”、“试验七号”和“创新三号”卫星送入太空轨道,其中“试验七号”卫星装有一个机械臂,几天后“试验七号”卫星在太空中进行复杂的机动变轨去接近并用机械臂“捕捉”到了“创新三号”,最后两者合二为一。这次试验被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在测试太空中捕捉俘获卫星的反卫星技术,是比此前的“撞击”破坏敌方卫星更可怕的反卫星技术。

中国卫星获重大突破:10分钟刷新全球数据

自从人类第一颗实用的照相侦察卫星——美国的“发现者-1号”在1959年发生成功,获得了第一盒来自太空的胶片,多数光学遥感卫星都是为军事侦察服务的。直到2000年美国决定将以前严格保密的分辨率达1米的侦察卫星照片开放给民间实用,世界光学遥感卫星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光学侦察卫星研制能力的国家,纷纷发射了一批分辨率在1米以下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例如中国的高分一号/二号卫星。目前谷歌等地图应用所使用的卫星图像,多数来自于这些民用高分别率照相卫星。

读者在看本文时,请自动在脑海里将“尖兵”、“侦察”等军事词汇替换成“遥感”等民用中性词。原因很明确,中国不存在军事侦察卫星,我们所有发射的卫星都是为了国计民生服务的,例如农业普查、水文调查、救灾减灾等等。 中国对从太空中观察地球的兴趣一直很强烈,从1975年起中国用40年的努力,建成了一个规模仅次于美国,由多颗不同遥感手段组成的全球对地观测网。

我国首颗商用遥感小卫星——“吉林一号”将于今年10月发射 1975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光学照相侦察卫星“尖兵一号”,至2000年共发射了25颗尖兵系列返回式照相侦察卫星。这些卫星分为四代,包括“尖兵一号”、“尖兵1A”、“尖兵1B”“尖兵二号”、“尖兵三号”、“尖兵四号”。尖兵系列侦察卫星共有三个系列,9个型号,其中返回式普查和详查卫星5型,CCD光电成像数据传输型侦察卫星2型,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侦察卫星2型。地面分辨率在2005年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安装的大口径光学侦察相机上首次实现1米以下的亚米级分别率,很巧的是神舟五号的飞行轨道会掠过台湾岛上空,估计一定拍摄了很多岛上的风景名胜。

高分二号卫星数据 从2006年开始,中国陆续发射资源一号01/02C、资源2号卫星,资源三号、环境一号ABC等卫星。数量高达二十余颗。目前在太空中服役的有“资源”、“高分”、“实践”、“遥感”等十几颗卫星,通过光学、红外、雷达成像进行对地普查和详查观测。其中高分系列已实现0.8米的民用分别率,据信军用卫星的分别率可达0.5米。 中国正在规划一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遥感卫星体系。预计在十三五规划末期实现初级应用。   为了实现大范围的凝视观测。中国还即将发射高度3.6万公里的静止轨道凝视侦察卫星,从而实现全球静止轨道实时侦察,目前分辨率为50米,还不足以精确地获取目标信息。需要低轨道遥感卫星进一步详查,这样就同时带来低轨道高分辨率卫星的刷新率不足问题。

为了实现半小时甚至更短的卫星重访率和信息刷新率,中国又研制了分别率0.7米、10分钟刷新率的高时间分别率、灵巧成像侦察卫星的星座群。目前这个星座群的名称为“吉林一号”,其首批四颗卫星将于今年的10月份发射升空。当然,“吉林一号”卫星显而易见的一个“民用”卫星,请世界人民不要做过多解读。

高分2号卫星

据媒体报道,我国首颗商用遥感小卫星——“吉林一号”将于今年10月进行“一箭四星”发射。吉林一号由4颗小卫星组成,包括1颗主星——吉林一号光学A星,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图像,地面分辨率可达0.7米;1颗搭载星——灵巧成像验证星,主要用于航天新技术验证,灵巧成像也叫推扫成像,是遥感卫星为克服太阳轨道造成拍摄地区东西轴向幅宽和精度不足的弱点,通过卫星镜头的姿态摇摆控制,形成宽幅高精度图像,这在对地观测领域是个革命性的跨越;2颗搭载星——灵巧成像视频星,能够以视频的模式对地拍摄,特别适用于需要短时高刷新率、对运动目标的侦察。   高分灵巧成像卫星采用“星载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具有减轻卫星质量、缩小体积、提高结构功能密度、减少结构部件数量等优点。发射后,将广泛应用于农林等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土地规划、地理测绘等多个领域。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微小卫星规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发射在轨卫星4颗,其中2颗视频星,1颗推扫星,1颗实验星; 第二阶段,2016年,在轨卫星16颗,完成首次组网,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3至4小时内数据更新; 第三阶段,2020年,在轨卫星60颗,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30分钟内数据更新;

待发射的中国卫星 第四阶段,2030年,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根据中国远程导弹武器所需的目标指示刷新率,例如东风-21D和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长剑系列远程巡航导弹,以强敌航空母舰为目标时,在进行侦察、目标指示和弹道规划时,需要保持45分钟甚至半小时的目标刷新率,以实现近于实时的数据更新。这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一个全球实时侦察卫星网络,全球任意地点的刷新率达到半小时以内,到2030年,实现在10分钟内对全球任意地点重访刷新。